技术论坛

  • 用于水波能量收集的摩擦纳米发电机研究进展

    刘威龙;王优强;王秀通;王雪兆;吴沿;周晖;

    简单阐述了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的工作原理与四种工作模式及电极材料对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垂直接触-分离模式结构和独立层模式结构用于水波能量收集的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结构设计,并对它们的性能与应用进行分析。介绍了电路管理模块用于水波能量收集的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设计,并详细介绍了它们的性能及作用。总结了近年来水波能量收集型摩擦纳米发电机通过收集水波能量在水波的作用下所实现的功能。最后,对水波能量收集型摩擦纳米发电机收集水波能量方面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展望了水波能量收集型摩擦纳米发电机未来的发展方向。

    2023年01期 v.60;No.548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2K]
    [下载次数:6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 ]
  • 水凝胶基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研究进展

    吕丽;朱兵;苗益川;岳天亮;陈杰;

    分析了水凝胶作为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材料的独特优势,总结了提高水凝胶基摩擦纳米发电机(H-TENG)输出性能的方法。具有柔韧性、导电性、自愈合性和抗疲劳性的水凝胶组装的H-TENG能满足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应用需求,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使其更贴近绿色能源的发展方向。主要通过制备高导电性、优异机械性能的水凝胶和优化摩擦层的表面特性以最大限度地提高H-TENG输出功率。但控制水分蒸发和结冰对保持H-TENG的机械性能和导电性仍然具有挑战性,也是维持H-TENG输出性能稳定的关键。最后,阐述了目前H-TENG在自供能传感、微纳能源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研究进展。

    2023年01期 v.60;No.548 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下载次数:6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 ]
  • 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海洋能俘获研究进展

    雷一鸣;王优强;

    简述了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的四种基本工作模式、四种模式的基本结构和工作方式等基础理论以及TENG摩擦材料的相关理论,综述了各类TENG近年来在海洋能俘获领域的研究进展,详述了三种常用海洋能TENG结构(固-固接触式、固-液接触式和复合式)在海洋能俘获领域现阶段的应用情况,比较了各种TENG的优势,并列出了现阶段各种TENG需要解决的问题。简要列举了各种TENG适合应用的不同场景,最后总结了TENG在海洋能应用中的优势和发展瓶颈,对未来TENG在海洋能俘获领域的发展方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2023年01期 v.60;No.548 2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0K]
    [下载次数:10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 ]
  • 分段悬臂梁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及其理论建模研究进展

    曹淑瑛;王明明;张朝贺;刘霈洁;谷家桢;徐贤哲;

    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在无线传感器、嵌入式医疗设备、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物联网(IoT)器件等低功率设备的供电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分段悬臂梁采集器因具有低频宽带、微尺寸和多方向采集等潜在优点而成为研究热点。评述了分段悬臂梁压电能量采集器及其理论建模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压电能量采集原理及典型结构,梳理了各种分段悬臂直梁和角梁采集器的类型和结构特点,比较分析了其输出电压、输出功率和工作频率等性能,讨论了采集器的现有建模和求解方法的优缺点和难点,指出了应用面临的供应挑战。最后,总结了该能量采集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2023年01期 v.60;No.548 3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4K]
    [下载次数:7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静电纺丝技术在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结构的应用进展

    王振秋;张猛;张佃平;

    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硅是最有应用前景的材料之一。但其体积变化大、固体电解质膜(SEI)形成不稳定、导电性差的问题制约了研究的深入。静电纺丝技术是纳米纤维制造领域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为解决硅基材料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介绍了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和不同领域的应用;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静电纺丝技术在硅/碳、硅/金属复合材料的结构构筑领域的应用,着重从纳米纤维、核壳、蛋黄-蛋壳及多孔等复合结构方面进行概述,并总结了不同结构对于硅基负极材料性能的影响;针对静电纺丝技术在不同领域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为静电纺丝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

    2023年01期 v.60;No.548 4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4K]
    [下载次数:8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器件与技术

  • 不同薄膜对n型IBC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高艳飞;李博;刘洪东;宋标;董忠吉;屈小勇;高嘉庆;

    叉指背接触式(IBC)太阳电池因正面没有金属栅线遮挡,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但由于IBC太阳电池在制备过程中需要采用光刻掩模技术进行发射极和背电场隔离,导致工艺流程复杂、电池片稳定性较差,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研究了不同厚度的SiO_2薄膜、SiN_x薄膜和SiO_2-SiN_x叠层薄膜对IBC太阳电池钝化性能、减反射效果、热稳定性能和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iO_2-SiN_x叠层薄膜在较宽的光谱范围内减反射效果更佳,高温热生长的20 nm厚的SiO_2薄膜便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当选用SiO_2-SiN_x(厚度分别为20和40 nm)叠层薄膜时,制备的IBC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稳定,可达24.1%,对应的开路电压为698 mV,短路电流密度为43.25 mA/cm~2,填充因子为79.87%。

    2023年01期 v.60;No.548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材料与结构

  • PEDOT/Te纳米复合纤维的制备与热电性能

    孙嘉肖;宋海军;孙权;汤成莉;张礼兵;

    分别采用自组装胶束软模板法和化学热还原法制备了一维结构的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纳米纤维和Te纳米线,然后通过微量注射泵辅助的挤出成型法制备了不同Te质量分数的PEDOT/Te纳米复合纤维,并进一步采用热压处理提高纤维的热电性能。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等对制备的PEDOT纳米纤维、Te纳米线及PEDOT/Te复合导电纤维的微观结构及组成进行了分析,探究了热压处理对导电纤维热电性能的影响。制备的PEDOT/Te纳米复合纤维的电导率随Te质量分数的升高呈下降趋势,Seebeck系数呈上升趋势,在Te质量分数为59%时,Seebeck系数由纯PEDOT的11μV/K升高到18μV/K。热压处理后,复合纤维的电导率和Seebeck系数均得到大幅度提升,主要归因于纤维致密度的提高以及Te纳米线之间更加高效载流子传输通道的构建,最终热压后复合纤维的最大功率因子由0.95μW/mK~2升高到3.0μW/mK~2。

    2023年01期 v.60;No.548 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7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二维材料Ti3C2TxMXene对氨气的气敏性能

    刘志华;刘琭琭;韩丹;

    气体传感器在疾病诊断和环境监测等应用中受到了广泛关注,二维材料为制备室温下工作的气体传感器提供了一个很有前景的平台。利用HF溶液腐蚀Ti_3AlC_2粉末获得的原始Ti_3C_2T_x粉末和Ti_3C_2T_x纳米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气敏特性分析,研究了Ti_3C_2T_x材料结构对氨气(NH_3)气敏特性的影响。SEM结果表明,与原始Ti_3C_2T_x粉末相比,Ti_3C_2T_x纳米片具有较薄的厚度,尺寸也较为均匀一致,且成膜性良好。气敏性能结果表明,Ti_3C_2T_x纳米片传感器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对体积分数2×10~(-5)的NH_3的响应度提高了512.5%,且对NH_3表现出更低的检测下限(1×10~(-5))和良好的选择性,传感器实现了室温下对NH_3较高灵敏和较高稳定的检测。分析认为,Ti_3C_2T_x纳米片高的比表面积、更多的表面活性附位点及较好的成膜性极大地提高了传感器对NH_3的气敏性能。该工作可为Ti_3C_2T_x基NH_3传感器件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

    2023年01期 v.60;No.548 7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 ]
  • 基于Fe3O4/Ti3C2肖特基异质结的构筑及其光催化性能

    王亮;许剑锋;姚庆;崔泽岳;顼建乐;杨堃;李朋伟;李廷鱼;

    Fe_3O_4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窄的带隙以及对太阳光较高的利用率等特点。但是由于其带隙窄、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速率快等缺点,不利于光催化反应的进行,并且限制了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发展。通过一步溶剂热法制备Fe_3O_4/Ti_3C_2肖特基异质结的复合材料,避免了复杂的制备过程,有效地抑制了Ti_3C_2的自氧化。通过构筑肖特基异质结,有效地抑制了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显著增强其光催化性能。当Fe_3O_4与Ti_3C_2摩尔比为0.5∶1时(FT-0.5),对罗丹明B的降解效率可达81%,其反应速率是单一Fe_3O_4的3.115倍;光电流密度可达2.52μA/cm~2,是其单一Fe_3O_4的2.5倍;禁带宽度为1.90 eV,比单一Fe_3O_4的禁带宽度拓宽0.24 eV。实验结果验证了Fe_3O_4与Ti_3C_2形成的肖特基异质结可以显著地提升其光催化性能,这表明优化的光催化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023年01期 v.60;No.548 7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5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MEMS与传感器

  • 高精度MEMS硅谐振压力传感器闭环控制系统

    胡宗达;周红;张坤;张林;赵鑫;李明兴;

    硅谐振压力传感器因其数字频率信号输出和高精度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控制等领域。硅谐振压力传感器的闭环控制系统决定硅谐振压力传感器的性能指标,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参数优化则是谐振传感器的研究难点。基于系统状态方程从理论上推导了控制策略,提出系统稳定性判定依据。利用Simulink仿真搭建系统模型,并通过电路测试验证。结果表明,在满足稳定性判据的条件下,研制的硅谐振压力传感器基频为42 kHz,品质因数为30 000。在量程范围为3~130 kPa、温度为-55~85℃时,该谐振压力传感器的精度高达0.01%F.S.,实现了恒幅控制与实时频率跟踪。

    2023年01期 v.60;No.548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 ]
  • 基于共面斜叉指状电极的微流控芯片内液滴检测技术

    纪树泰;郑杰;刘逸松;崔建国;

    为了监测微流控芯片内的反应过程及反应程度,对液滴在反应中的状态及内容物含量变化进行实时检测变得至关重要。利用T型微流路通道生成微液滴,通过对氧化铟锡(ITO)玻璃进行腐蚀获得共面斜叉指状电极,在电极表面旋涂钝化层避免电极污染。微流路通道中的液滴进入共面电极感应区域可有效引起其电容量变化,进而可以检测芯片内液滴的数量、平均长度、流速和内容物含量等。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共面斜叉指状电极检测灵敏度优于传统的单对并列电极的24%以上。借助光学检测方法得到液滴长度检测的误差在6%以内。利用本检测装置对不同质量分数的甲醇、乙醇和异丙醇液滴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的变化规律与电容检测理论相一致,验证了本液滴检测装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023年01期 v.60;No.548 94-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全屏蔽硅基腔体MEMS双工器

    祁飞;李志东;汪蔚;

    基于三维高精度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加工工艺,研究了一种全屏蔽硅基腔体MEMS双工器的设计及制备方案。简要分析了关于平行耦合线滤波器的相关设计原理,采用λ/4平行耦合线设计两通道滤波器,结合T型匹配网络实现双工器的设计。该双工器以双层高阻硅片作为衬底材料,采用MEMS工艺制备接地通孔,以提高双工器的隔离度及电磁兼容特性。设计的双工器发射通道工作频率为9~10 GHz,接收通道工作频率为11~12 GHz,最终制备出尺寸为7 mm×7 mm的双层硅基双工器,发射及接收通道的回波损耗≤-18 dB,两个通道之间的隔离度约为-30 dB。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为硅基MEMS微系统的集成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2023年01期 v.60;No.548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一种振动测量用电容式硅基MEMS加速度计

    王宁;杨拥军;任臣;温彦志;

    为了解决目前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加速度计在振动测量领域量程小和振动测量精度低等问题,基于绝缘体上硅(SOI)加工工艺,设计并制作了一款梳齿电容式MEMS加速度计。通过提高工作模态频率和干扰模态频差,提升了加速度计振动环境适应性;加速度计量程达到±50g,非线性度0.2%,横向灵敏度0.17%,分辨率优于0.5mg,体积9 mm×9 mm×2.7 mm,功率损耗30 mW。针对随机振动环境对加速度计的输出精度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MEMS加速度计与标准传感器的输出误差为2.69%,能够满足大部分工程应用需求。

    2023年01期 v.60;No.548 108-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1K]
    [下载次数:7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加工、测量与设备

  • 金刚石纳米锥坑阵列结构的制备

    谭心;潘超;贺占清;祁晖;杨桥;

    采用电感耦合反应离子刻蚀(ICP-RIE)技术刻蚀金刚石薄膜,通过调整刻蚀功率、角度及时间等工艺参数,低成本且高效率地实现了排列整齐的圆形纳米锥坑阵列的可控化制备。对纳米锥坑的制备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可通过调节刻蚀角度与偏压功率控制氧等离子对金刚石进行高度方向性的刻蚀。荧光检测结果表明,直径为80~120 nm、深度为90~130 nm的纳米锥坑阵列结构可使金刚石薄膜内NV~0色心的荧光强度增加21%,SiV~-色心的荧光强度增加49%。使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对增强原因进行探究,发现纳米锥坑对泵浦激发光有局限作用,并且可在纳米锥坑附近形成法布里-珀罗共振腔,使色心的自发辐射速率加快,进而增加其荧光强度。

    2023年01期 v.60;No.548 116-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EHD的射流稳定性机理分析与实验研究

    黄然;程洋;刘馨悦;徐日泰;俞建峰;钱陈豪;

    电流体动力喷印(EHDP)是一种新兴的微/纳米加工工艺,其成型机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为了探究EHDP过程中各个参数对射流的成型及稳定性的影响,利用弯月面高度及泰勒锥半锥角来表征射流成型难度及稳定性。对泰勒锥的受力进行理论分析,并搭建EHDP平台,进行EHDP实验,揭示溶液电导率、电压、工作距离及喷头内径对弯月面高度和泰勒锥半锥角的影响规律,最终获得最佳喷印参数。结果表明,溶液电导率越小,电压越大;工作距离越小,喷头内径越大;弯月面高度越小,射流产生难度越低,射流越稳定。在电导率为4μS/cm、工作电压为5 kV、工作距离为2.0 mm、喷头内径为0.25 mm时,弯月面高度能达到107.8μm,半锥角为46.2°,此时射流最易成型、最为稳定。

    2023年01期 v.60;No.548 124-130+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4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快速合成型Bi@CuNS催化剂用于CO2电化学还原制备乙烯

    朱越超;卢芳芳;王海荣;张煜昊;於佳琦;李珂璠;李翠翠;

    将CO_2通过电化学还原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碳氢产物是一种实现碳循环和利用的有效途径,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催化剂制备复杂导致的难以大规模应用的问题。制备了一种利用NaBH_4快速还原的Cu-Bi双金属催化剂,以CuO纳米片作为载体,负载Bi金属颗粒,通过调节Bi的质量分数,使得Cu基催化剂对乙烯(C_2H_4)拥有较高的选择性和法拉第效率(FE),在-1.6 V(针对可逆氢电极(RHE))下,C_2H_4的最大法拉第效率为45.8%,并且在经过20 h的电解后,仍然保持着超过40%的法拉第效率,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因此本催化剂具有的快速制备的能力及较高的活性为未来工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

    2023年01期 v.60;No.548 131-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TSV铜抛光液的研究进展

    王帅;王如;郑晴平;刘彬;

    对硅通孔技术(TSV)在3D堆叠封装领域的优势进行了简单阐述,同时指出化学机械抛光(CMP)技术作为具有高质量和高精度的全局平坦化工艺,是TSV制备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影响化学机械抛光质量以及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比较关键的是化学机械抛光液的组成成分及其性能。重点从抛光速率、抛光质量(抑制碟形坑、表面粗糙度等)和绿色环保几个方面对抛光液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铜抛光液的研究进展。最后,通过对比总结目前铜抛光液的研究成果,对TSV铜抛光液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其应朝着抛光速率和抛光质量的优化、低成本及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2023年01期 v.60;No.548 139-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氮气体积流量对磁控溅射氮化硅薄膜性能的影响

    徐好;孙卫华;韩建强;施阁;

    磁控溅射法制备氮化硅薄膜具有工艺简单、粉尘少等优点,氮化硅薄膜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领域中可用作腐蚀掩蔽层和力学结构层。以氮化硅为靶材、高纯氮气为反应气体,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硅衬底上制备氮化硅薄膜,在射频功率150 W、偏压150 V、工作气压0.5 Pa、温度450℃、氩气体积流量60 cm~3/min的条件下,随着氮气体积流量从0增加到25 cm~3/min,氮化硅薄膜的沉积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薄膜的压应力从1.38 GPa逐渐减小到672.2 MPa。沉积的氮化硅薄膜在质量分数为10%的HF溶液中的腐蚀速率从20.1 nm/min减小到5.9 nm/min,在80℃、质量分数为40%的KOH溶液中的腐蚀速率从26.8 nm/min减小到1.3 nm/min。随着氮气体积流量增加,薄膜更为致密,缺陷减少,可应用于红外光源、流量传感器等MEMS器件中作为绝热层或者钝化层。

    2023年01期 v.60;No.548 148-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下载次数:6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氮氩体积流量比对AlN薄膜生长取向、晶体质量及沉积速率的影响及机理分析

    王强文;郭育华;

    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法,在溅射气压、溅射功率和衬底温度恒定的条件下,通过调控氮氩体积流量比,在单晶Si衬底上制备AlN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研究氮氩体积流量比对AlN薄膜的生长取向、晶体质量及沉积速率的影响规律并分析其机理。结果显示,提高氮氩体积流量比有利于AlN薄膜(002)择优取向的生长,但过高的氮氩体积流量比会降低薄膜的沉积速率。在溅射气压为5 mTorr(1 Torr=133.3 Pa)、溅射功率为500 W、衬底温度为200℃、氮氩体积流量(cm~3/min)比为14∶6时,在单晶Si衬底上可以制备出质量较好的,具有良好(002)择优取向的AlN薄膜。研究结果可为反应磁控溅射制备高质量AlN薄膜提供工艺参数设置规律指导。

    2023年01期 v.60;No.548 154-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石英晶片化学机械抛光工艺优化

    贾玙璠;朱祥龙;董志刚;康仁科;杨垒;高尚;

    为同时优化化学机械抛光(CMP)后石英晶片平面度和表面粗糙度,进行化学机械抛光协调控制实验。分析了抛光时间、抛光转速和抛光压力对石英晶片平面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石英晶片平面度和表面粗糙度都随抛光时间延长而优化,在150 min时,平面度和表面粗糙度都能达到稳定。抛光时间为150 min、抛光盘转速为50 r/min、抛光压力为53.5 N时,能使晶片同时得到较好的平面度和表面粗糙度,此时平面度为2.03μm,表面粗糙度为0.68 nm。

    2023年01期 v.60;No.548 159-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3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