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论坛

  • 压电式触觉传感器的优化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王俊博;高国伟;

    对有机、无机压电材料在压电性能和机械性能上的优劣进行了简单阐述。对压电材料的改进与制备工艺进行了评述,包括掺杂钛酸钡纳米粒子的聚偏二氟乙烯纤维的制备方法、含不同体积分数锆钛酸铅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可3D打印不进行极化具备一定压电性能的压电传感器系统、通过长丝挤压技术制备液晶聚合物-锆钛酸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阐述了通过改进结构和使用复合材料的方式提升压电式触觉传感器性能的发展现状,以及压电触觉传感器在医疗诊断、电子皮肤、人工智能、三维力监测方向上的实际应用,最后对压电式触觉传感器的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2023年02期 v.60;No.549 165-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0K]
    [下载次数:16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2 ]
  • 高温MEMS薄膜热流传感器研究进展

    郭怡雪;张梅菊;黄漫国;高向向;郭林琪;张丛春;

    对可用于高温环境的MEMS薄膜热流传感器(TFHFS)的测量原理、结构设计、材料成分以及制造技术进行了简单阐述,分别介绍了半无限几何、热阻式、热电堆和横向热电效应型TFHFS的结构特点和应用优势。归纳讨论了国内外科研团队研制的各种TFHFS的量热法、传感方式、结构、材料以及测量模式,按照热敏材料分为金属和合金型、陶瓷和新型聚合物衍生陶瓷型两类,重点关注TFHFS的高温稳定性、响应时间、灵敏度等性能。最后,总结了目前TFHFS面临的技术难题和发展趋势,可为应用于更严酷环境的高温薄膜热流测量技术提供参考。

    2023年02期 v.60;No.549 175-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下载次数:8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金属氧化物pH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李曼曼;吕旖雯;居家奇;金妍;

    围绕近年来金属氧化物pH传感器的相关研究,对其传感机理进行了概述,对不同类型金属氧化物pH传感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根据二氧化钌、二氧化铱、五氧化二钽等金属氧化物的特性,分析其作为pH敏感电极的优点和不足,重点分析了4种pH传感器(电位型、电导型、离子敏感场效应管型和外延栅极场效应管型)的制备工艺、工作原理、灵敏度和响应时间,并总结了针对不同应用最适宜的金属氧化物pH传感器类型。最后,对金属氧化物pH传感器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概述,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2023年02期 v.60;No.549 184-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微针技术在经皮给药系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崔闻宇;王瑾;

    微针在研发初期主要用于药物的输送,可以克服传统经皮给药的局限性,是继口服和注射之后的一种给药新途径。介绍了微针的类型及其释药机制,阐述了固体、涂层、空心、溶解、水凝胶5种类型微针的给药方式的优缺点及其在经皮给药领域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说明了不同的微针类型适用于不同性质的药物输送,当前先进的微针经皮给药系统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经皮的渗透量,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外,还对微针在当前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2023年02期 v.60;No.549 195-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下载次数:18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磁性MEMS传感器制备技术及生物传感应用研究进展

    杨真;柳梦雨;王振宝;黄永;梁晓光;

    对磁性传感器件的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加工技术以及在生物医学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简单阐述,分析了磁性生物传感技术的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巨磁阻抗(GMI)、巨磁阻(GMR)和微磁通门传感器的MEMS制备工艺,其中详述了磁性传感器的材料、几何尺寸、结构以及基底对其性能的影响,总结了磁性生物传感器在生物检测中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磁性生物传感器在磁性标签、癌症标志物、食源性细菌、病毒以及细胞检测方面的应用。最后,对当前磁性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医学检测领域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磁性生物传感器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研发新一代可用于临床检测磁性生物检测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2023年02期 v.60;No.549 205-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3K]
    [下载次数:1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 ]

材料与结构

  • AgO/SiO2复合纳米颗粒的可控制备及其光催化特性

    王芳;殷盼盼;郭猛;刘宇;杨婉箐;李承翰;黄雨;相文峰;

    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AgNO_3为前驱体,通过共溶胶双水解的方法制备出了AgO/SiO_2复合纳米颗粒。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探究了不同Ag离子浓度对复合纳米颗粒微结构的影响,并对相关影响机理进行了讨论,最后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g离子浓度对复合纳米颗粒的结构及分散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当Ag离子浓度较低时,基体SiO_2颗粒的球形度较好且分散性很好;负载的AgO纳米颗粒分布相对均匀且粒径在2~4 nm内。Ag离子浓度的增加使SiO_2颗粒的球形度逐渐变差,粒径逐渐减小,团聚效应增强,最后形成了不规则的块状团聚体;AgO纳米颗粒随着负载量逐渐增多,分布密度和粒径也逐渐增大,并且分散的纳米颗粒相互连接,由点状分布逐渐向面状分布转变。在可见光照射下,AgO/SiO_2复合纳米颗粒对罗丹明B(RhB)的降解率约为94.8%。实验结果表明,AgO/SiO_2复合纳米颗粒是一种有效的光催化剂,在光催化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2023年02期 v.60;No.549 22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0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聚吡咯包覆的硒化铁复合材料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何文良;曾紫涵;胡蓉;朱燕艳;方泽波;

    以普鲁士蓝(PB)作为前驱体,通过固相烧结法在氮气环境中制备FeSe_2材料,结合聚吡咯(PPy)优良的导电性能,利用原位氧化聚合法包覆聚吡咯,设计出了FeSe_2@PPy复合材料。在三电极体系中,以2 mol/L KOH溶液为电解液、FeSe_2@PPy复合材料为工作电极、Hg/HgO电极为参比电极,FeSe_2@PPy复合材料表现出了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在0.5 A·g~(-1)电流密度下的比电容高达1 177 F·g~(-1)。同时也测量了FeSe_2@PPy复合材料电极的循环性能:在0.5 A·g~(-1)电流密度下,经过3 000次充放电测试后比电容保持率为90.5%。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在超级电容器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2023年02期 v.60;No.549 228-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下载次数: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Cu掺杂Ca3Co4O9+δ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

    臧予安琪;王金芝;高可炎;赵苏旭;余善成;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Ca_3Co_(4-x)Cu_xO_(9+δ)(x=0,0.1,0.3,0.5)阴极材料,研究了Cu离子掺杂对材料的物相组成、电极微观形貌、电化学性能、热膨胀系数、电导率及单电池输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00℃的煅烧合成温度下,未掺杂与Cu掺杂量为x=0.1的生成产物具有相同单一物相晶体结构(JCPDS 21-0139),Cu掺杂使晶胞参数略有增加。掺杂量为x=0.1的阴极膜层呈现出最疏松多孔状态,有利于氧气在阴极的扩散传输,相应的极化阻抗最小(700℃时极化阻抗为0.85Ω·cm~2,为未掺杂的42.9%),可以高效地催化氧气在阴极处的还原反应,而且具有最高的电子电导率(相比未掺杂的提高了1.6倍),提升了阴极反应过程中的电荷转移效率。采用Ca_3Co_(3.9)Cu_(0.1)O_(9+δ)为阴极的单电池输出性能明显优于其他组分作为阴极时的性能(700℃时功率密度峰值约为79 mW·cm~(-2),为未掺杂的1.9倍)。因此,Cu掺杂的Ca_3Co_4O_(9+δ)具有作为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的应用潜力。

    2023年02期 v.60;No.549 235-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MEMS与传感器

  • 基于ZnAl-LDH/MWCNT@MXene的柔性压力/温度双功能传感器

    沈耿哲;黄梓渝;张留艳;胡乐麒;刘志凯;梁天龙;何鑫;谭桂斌;揭晓华;

    锌铝层状双氢氧化物/多壁碳纳米管(ZnAl-LDH/MWCNT)包覆金属碳化物MXene作为复合导电材料制备上下电极,以微结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介电层,构建了一种柔性双功能传感器。通过器件输出电容信号监测压力,利用单电极的温阻变化监测温度。该柔性电容式传感器的导电层材料为ZnAl-LDH/MWCNT@MXene,搭配微结构为80目的介电层,其性能达到最优。在0~50 kPa时传感器的灵敏度高达1.57%/kPa。温度传感的灵敏度为2.3%/℃,工作温度范围为20~40℃。该器件实现了压力/温度两种物理量的传感,同时可以运用于人体运动和健康状态的实时检测。解决了柔性传感器功能单一的问题,为柔性传感器实现多功能应用提供基础。

    2023年02期 v.60;No.549 242-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7K]
    [下载次数: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电磁式MOEMS扫描光栅微镜驱动系统优化设计

    尹欣慧;顾雯雯;张青莲;

    基于工农业发展对微型近红外光谱仪的需求,对用于微型近红外光谱仪的电磁式微光机电系统(MOEMS)扫描光栅微镜的驱动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从而解决扫描光栅微镜驱动信号大、扫描角度小等问题。通过对构成其驱动系统的线圈匝数、线圈间距等参数进行仿真分析,得到最优参数:驱动线圈在内圈、角传感线圈在外圈且以差分形式排布在驱动线圈两侧,驱动线圈匝数为21匝,角传感线圈匝数为2匝,线圈间距为0.020 mm。实验结果表明:驱动频率为604.4 Hz,驱动线圈电阻为114.537Ω,两端角传感线圈电阻分别为404.820和404.970Ω;驱动电流为5 mA时,偏转半角达到6.321°,机械偏转角达到12.642°,并且角传感器灵敏度为1.442 5 mV/°。因此,电磁式MOEMS扫描光栅微镜具有驱动信号小、偏转角度大和灵敏度高的特点。研究结果对于扩大近红外光谱仪的光谱检测范围以及提升检测精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2023年02期 v.60;No.549 251-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7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基于磁集聚器的金刚石NV色心磁力计灵敏度的增强

    伍大锦;李中豪;唐军;刘俊;

    对于金刚石氮空位(NV)色心磁力计,探索新的方法提高其灵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详细介绍了一种基于闭环反馈的频率调制技术结合磁集聚器的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磁测量方法。设计了具有12倍磁放大倍数的T型磁集聚器。通过频率调制技术,磁力计灵敏度由1.5 nT/Hz~(1/2)提升到0.13 nT/Hz~(1/2)。同时,通过闭环锁定技术,磁力计最小可检测磁感应强度由10 nT增强到1 nT。该方法在理论和实验上均得到了验证,能够实现磁力计灵敏度和分辨率的提高,为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磁力计的设计提供了参考,同时对自旋电子磁共振的基础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2023年02期 v.60;No.549 259-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兔毛的软接触摩擦纳米发电机

    陈力;李招招;夏远辰;汪瑞齐;张彬;

    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作为一种可以从环境中捕捉细微的能量并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新型能源收集研究热点,由于受结构和材料限制,导致其易受机械磨损而输出性能稳定性下降。研制了一种基于兔毛作为软接触材料的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并探究了聚四氟乙烯(PTFE)和聚偏二氟乙烯(PVDF)分别作为兔毛摩擦纳米发电(R-TENG)的介电材料时,R-TENG在不同转速(30、60、90和120 r/min)下具有的输出性能。结果表明,PVDF作为介电材料在基于兔毛的软接触配合中,其效果明显优于PTFE。在转速为120 r/min时,基于PVDF的R-TENG输出短路电流与开路电压分别可达3.3μA和873.27 V。将R-TENG在120 r/min转速下连续工作24 h后,得到测试前后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的衰减率分别为6%~7%和4.5%~6.5%,验证了基于兔毛软接触的R-TENG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大大降低人工维修成本。对R-TENG进行功率匹配,在外部电阻为50 MΩ时,其输出功率可高达0.96 mW。利用R-TENG为电容进行供电实验,0.1μF的电容能够在短时间内充电到2.384 V,验证了以兔毛作为软接触材料时R-TENG的高性能特点,为传感器供电提供策略。

    2023年02期 v.60;No.549 265-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加工、测量与设备

  • 基于MEMS的电容式微机械超声换能器曲面阵列的设计与制备

    秦芸;王智豪;杨玉华;何常德;王任鑫;

    基于先进的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关键技术,研制了一种使用倒装焊技术将电容式微机械超声换能器(CMUT)与柔性印刷电路板(PCB)键合在一起的16×16阵元曲面阵列。为了研发高密度和高一致性的CMUT柱面阵列,设计了CMUT曲面阵列的工艺流程,并进行了制作,制备的CMUT中心频率为3 MHz。然后,对CMUT阵元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电容变化量基本为40~50 pF,且CMUT阵元的收发性能良好。将制作好的CMUT与柔性PCB进行键合,并对其进行划片,再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填充沟槽,最后粘在曲面模具上溅射金属上电极,制得CMUT曲面阵列。该阵列可在特定方向上弯曲,且曲面阵列的CMUT阵元一致性良好。下一步研究将使曲面阵能够以行列寻址的方式进行发射接收,减少阵元电极的接线数目。

    2023年02期 v.60;No.549 272-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5K]
    [下载次数:4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集群金刚石NV色心量子自旋定向激发磁传感增强方法

    张扬;刘燕杰;郝文渊;温焕飞;唐军;刘俊;

    为满足工业磁传感器高灵敏度、高信噪比(SNR)测量需求,基于自制的共聚焦磁检测系统,提出一种基于脉冲幅度调制技术的集群金刚石氮空位(NV)色心量子自旋定向激发(QSDE)方法。利用任意波形发生器构建sin型QSDE脉冲光探测磁共振序列,抑制传感体系中对微波敏感的Ns杂质与NV色心产生耦合效应带来的线宽展宽与噪声,提升谱线对比度的同时降低了线宽与噪声,突破微波强度对灵敏度和SNR的限制。经实验验证,相较连续波光探测磁共振(CW-ODMR)方法,该方法可将磁传感灵敏度和信噪比分别大约提升5倍和20 dB,为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开辟了全新的技术路径和研究思路。

    2023年02期 v.60;No.549 280-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高分辨率熔融金属电流体喷印直写工艺

    汪卓;潘艳桥;刘志豪;彭磊;冯延冬;

    固态金属材料以其高导电性和低成本等特点在柔性电子器件的制造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现有熔融金属微制造工艺的制造精度有限。为了提高熔融金属在导电结构制备中的分辨率,研发了一种熔融金属电流体喷印直写打印方法。对该方法的基本原理进行阐述。利用自主研发的熔融金属电流体喷印喷头装置,以金属锡为原料进行实验,对打印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探究了脉冲峰值电压、喷嘴高度、打印速度对锡线成型质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脉冲峰值电压4.0 kV,喷嘴高度0.20 mm,打印速度2.0 mm/s时,锡线成型质量最好,能实现线宽约为50μm的锡线制备。最后,结合优化的工艺参数在聚酰亚胺(PI)薄膜上制作了高分辨率导电图案,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熔融金属材料在柔性电子器件制造中的应用提供了新途径。

    2023年02期 v.60;No.549 286-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9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气溶胶打印法定量控制打印柔性银导线横截面尺寸

    张海宾;孙权;吴化平;鹿业波;

    打印银导线的横截面尺寸是影响导线性能和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为了实现气溶胶打印银导线横截面尺寸的定量控制,通过实验总结分析了载气体积流量(8~14 mL/min)、气体体积流量比(环绕气体体积流量与载气体积流量的比值,2~6)、打印速度等工艺参数对打印银导线横截面尺寸的影响,并拟合得到了银导线横截面面积和横截面宽高比与打印参数的关系公式,结果显示,银导线横截面面积与载气体积流量基本呈线性关系,而银导线宽高比与载气体积流量和气体体积流量比呈近似二次关系。采用不同的参数组合对打印银导线横截面尺寸定量控制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以打印横截面面积为100μm~2、宽高比为20的银导线为例,三组不同的打印工艺参数均可得到相同横截面尺寸的银导线,同时结果表明采用载气体积流量为14 mL/min,气体体积流量比为1.63时,打印的银导线质量最佳。

    2023年02期 v.60;No.549 292-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6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抛光时间对多层铜布线阻挡层CMP效果的影响

    刘光耀;王辰伟;周建伟;魏艺璇;张新颖;刘志;刘玉岭;

    为了提升多层铜布线阻挡层化学机械抛光(CMP)的平坦化效果,以获得平坦度高和质量好的表面,研究了不同抛光时间对阻挡层抛光后平坦化效果和表面质量的影响。CMP实验使用自主研发的碱性抛光液,固定抛光液组分不变,在60 s、40 s+20 s与30 s+30 s三种不同抛光时间下对阻挡层材料和图形片进行了CMP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改变抛光时间可以提高Cu去除速率和降低正硅酸乙酯(TEOS)去除速率;其中40 s+20 s抛光后碟形坑和蚀坑深度修正分别约为40 nm和20 nm;铜沟槽内铜线条剩余厚度为225.7 nm,基本与工业生产目标值225 nm相匹配;图形片CMP后表面缺陷数量降低至189颗;铜镀膜片抛光后表面粗糙度降低至0.351 nm。

    2023年02期 v.60;No.549 298-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4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光刻与化学机械抛光技术原位集成制备SU-8微透镜阵列

    张清泽;吴永进;马闯北;石现;孙云娜;丁桂甫;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通常与微光学元件组合使用,以改善激光束的聚焦或准直效果。研究了一种光刻和化学机械抛光技术相结合的新工艺方法,用于原位制备SU-8微透镜阵列。通过调控光刻参数,可以精确控制微透镜的直径与高度。实验制备了不同尺寸的SU-8微透镜阵列,它们具有光滑的表面,分辨率可达12.7 lp/mm,展示出良好的光学特性与高稳定性。这是一种低成本和高良率的微透镜制备方法,适用于在已成型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表面原位集成制备高精度定位的微透镜,无需额外的光学对准、转移和键合步骤。

    2023年02期 v.60;No.549 305-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3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NV色心磁场测量装置圆极化操控技术

    韩志强;汤炜;徐啸;陈泓玮;王立权;

    由于金刚石氮空位(NV)色心的磁测量装置兼具高空间分辨率与高测量灵敏度的优点可用于半实物仿真暗室内弱磁场的测量。对金刚石NV色心磁测量装置的圆极化操控技术进行研究,设计圆极化谐振器,并结合高输出功率的射频放大器实现NV色心能级的选择性操控。通过光学检测磁共振(ODMR)与拉比振荡实验验证操控系统的性能,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圆极化度高达93.24%,可实现高效的圆极化量子态操控。该技术有望在磁测量中去除线圈或永磁体提供的磁场偏置,缩小NV色心磁测量装置的体积,对暗室内弱磁场测量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02期 v.60;No.549 313-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用于温度补偿型声表面波滤波器温补层的化学机械抛光工艺

    冯志博;李湃;袁燕;史向龙;于海洋;孟腾飞;

    在制备温度补偿型声表面波(TC-SAW)滤波器温补层工艺过程中,温补层薄膜的厚度控制、膜层质量控制和膜厚不均匀性(NU)控制十分重要。对TC-SAW滤波器晶圆的温补层的化学机械抛光(CMP)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晶圆背压和保持环压力的比值、抛光头转速和抛光盘转速的比值等对温补层的影响,进一步优化工艺参数,并研究了CMP对温补层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即晶圆背压与保持环压力比值约为1.46(晶圆背压为350 g/cm~3,保持环压力为240 g/cm~3)、抛光头转速为93 r/min、抛光盘转速为87 r/min时,可以获得厚度稳定、表面均匀性良好、粗糙度为0.4 nm的膜层。最后将TC-SAW滤波器晶圆温补层进行化学机械抛光,得到膜厚为605.4 nm,总厚度偏差(TTV)为62.06 nm, NU为2.54%的温补层表面,最终得到滤波器的温漂系数为-1.478×10~(-5)/℃,可以满足设计要求,提高了滤波器的合格率。

    2023年02期 v.60;No.549 320-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第十六届中国微纳电子技术交流与学术研讨会暨2023年微纳电子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论坛会议通知

    <正>微纳电子技术涉及电子、机械、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材料、制造、测试等多学科领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渗透和综合的高新技术,是未来技术更新换代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微纳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大家提供一个了解国内外微纳电子技术最新发展动态的交流平台,“第十六届中国微纳电子技术交流与学术研讨会暨2023年微纳电子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定于2023年5月12~14日在青岛花园大酒店举行。大会特邀微纳电子技术领域的知名专家、

    2023年02期 v.60;No.549 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